庆祝建军九十五周年大型书画展览工作会

Image

身边的胡同书法家-曾文觉【转】

2021-02-06 赵文耕

原文:http://www.360doc.com/content/21/0206/09/40526250_960954420.shtml

二环以里是老北京,要想感受北京的风情,北京的文化,这二环里的胡同是必去的地方。比如说:南锣鼓巷,鼓楼东大街,方砖厂胡同,方家胡同,五道营胡同,府学胡同,大兴胡同,东旺胡同等等。因为我就住附近,所以刚才说的这几个胡同都是我经常去的。当然,还有南城的杨梅竹斜街,琉璃厂东西街,煤市街,大栅栏等。今天要说的不是胡同,是隐藏在胡同里的书法家。

大家看看下面这个图片,是否似曾相识?

这就是在府学胡同小学北门对面的文觉篆刻工作室的门口。在东旺胡同。话说府学胡同的西口附近还有一个崇力修车部,那也是胡同的名片之一,咱以后再说崇力,今天就说说这个东旺胡同里的胡同书法家-曾文觉老师。

文觉篆刻工作室主人,曾文觉老师

每天孩子们上学,好多家长和孩子都会路过曾老师家,有时候府学胡同小学的校长,年级主
任,书法老师,美术老师,甚至是东城区的管教育的领导都会从门口经过,因为曾老师家位置
太特殊了,要是想去府学胡同小学,而且想走北门的话,曾老师家是必由之路。

作为一个热爱书法的艺术工作者,一个中国书法文化的传承者,代表着老一辈书法教育工作者
的曾老师于是就充分利用了这样一个近水楼台的机会。想让过往的学生们感受一下书法艺术。

每天,曾老师都把门口打扮的漂漂亮亮的,还把这一小块地方装扮成了露天书法展览馆。花池
里都是各种应季鲜花,每个过往的路人都不禁的驻足观看。在丛丛的鲜花中,还能看到不同幅
面的书法作品。不仅给人带来美的享受,还给人们带来了书法艺术的氛围。

下面是一组曾老师的近作,大部分都是现场手机拍摄,有的是从网上搜的。

毛泽东诗词,曾老师书写,行楷
毛泽东诗词,曾老师书写,行楷
曾老师书法,行楷: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
曾老师喜欢写吉语,寿,福,而且有自己的风格,普通老百姓都能看得懂,可是普通人又写不出来。曾老师真心希望,越来越多人喜爱书法,开始书写书法。
勤能补拙。曾老师书写,行书
锲而不舍。曾老师书写,楷书
毛泽东诗词,沁园春 雪。楷书

没有掌声,没有评委,没有嘉宾,曾老师所拥有的就是发自内心的对书法的喜爱,本来可以在家尽享天伦,也可以忙碌于各种笔会,或者就是和三五好友聚聚,聊聊天,对于曾老师说都太正常不过了,太轻而易举了。可是,曾老师偏偏没有选择这种所谓的安逸,而是依然像年轻时那样把自己关在屋里,可能一直到深夜,在那里创作,埋头书写,可能第二天他就会忘掉昨夜的疲倦,激情饱满地给感兴趣的人介绍自己的新作。从曾老师身上,明明看到了书法已经完全融化到血液里了。

曾老师门前的匾额

曾老师现已退休,有美好的家庭,有时候还骑车送孙女上学,闲暇之余,时间都放到了书法创
作上。用自己的生命在书写,这个时候的状态,已经和金钱,地位,报酬没有了一丝关系,只要能够有一个条案,有一只毛笔,有一张纸,曾老师就能够很快投入到创作状态。

曾老师书写寿字条幅

曾老师为人热情,说话风趣,只要你稍微表现出对书法的兴趣,曾老师马上可以给你讲讲书法江湖上的那些事,什么鼓楼书画社,东城书画社,和平画店,荣宝斋等等,这些都是伴随中国书画艺术成长的重要的里程碑,而曾老师和这些机构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,要知道,这些机构都比中国书协要早啊。当然,还有书法创作方面的一些现象,比如说丑书,个性,传统等等,曾老师也有很独到的见解。

曾老师书法作品,行楷:
以艺术探求人生,
勤笔耕不为功名,
善待已愁烦笑对,
虽骨傲难掩多情。

少年学好中国字
书法教育要先行
四书五经必修课
锲而不舍持之恒。

这两幅作品,一个是曾老师的自嘲,一个是对书法教育的感叹。
大家能够感受出那么一点点一个老人对书法的追求吗?大家有没有那么一点拿起毛笔书写的冲
动?大家对书法开始有一丝的追求了吗?那就开始吧。

曾文觉受邀出席“地安门马凯餐厅重张开业典礼”

Image

阔别15年,老字号马凯餐厅正式回归地安门
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52wH3h_bbKvel04Qg6i3og

重张后的地安门马凯餐厅,营业面积由之前的1500平方米扩大到了2700平方米,就餐环境进行了全面升级,一楼散座可容纳近150人同时就餐,二楼多个精致雅间可满足不同档次的宴会需求。

藏头诗 “赠字”马凯餐厅 , 祝马凯餐厅马到成功生意兴隆 。

接受餐厅聘书

第三届“北京社会公益会”

在全国农业展览馆3号馆,北京诗词协会参加第三届“北京社会公益汇”

中国书法史上的18位“一代宗师”

1、中国文字工程总设计师:秦代李斯

作为秦始皇战略谋士的李斯,他的人生获得极大成功。政治上的登峰造极,使他文化上获得英雄造时势的机遇。秦始皇统一六国,“书同文”、“车同轨”,李斯成为中国文字全国统一工程的总设计师。在李斯主持下,中国文字拥有了一种新的统一形式——小篆。从商代甲骨文以来,在“六书”(六种造字法)引导下各诸侯国创造的“同字异形”文字,从此退出历史舞台,春秋战国以来“文字异形”现象得到有效遏制。中国文字的 “构字法”(笔画构成)基本定型,中国书法的“造字时代”结束。接下来,中国书法进入“造形”时代。李斯因为其在小篆创造和推广方面的功绩,历史给予他极高荣誉,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瓘称其书法为:“画若铁石,字若飞动,作楷隶之祖为不易之法”。

2、让学界为之癫狂:东汉大书法家张芝

东汉是中国书法从实用艺术向实用兼抒情表现“两栖”艺术发展的关键时期。秦汉之交开始的中国书法笔法革命——“隶变”,解放了文人手中的毛笔,也解放了知识阶层心灵。敦煌张芝,“学崔(瑗)、杜(操)之法,因而变之,以成今草,转精其妙。字之体势,一笔而成,偶有不连,而血脉不断,及其连者,气脉通于隔行”,后人称他为“草圣”。文献记载:张芝“凡家中衣帛,必书而后练(煮染)之;临池学书,池水尽墨”。他是当时知识界的一个让人忌妒的偶像。东汉文献《非草书》记载了当时他的草书风靡知识界的盛况:“余郡士有梁孔达、姜孟颖者,皆当世之彦哲也,然慕张生(张芝)之草书过于希(稀、珍视)孔(子)、颜(回)焉。孔达写书以示孟颖,皆口诵其文,手楷其篇,无怠倦焉。于是后学之徒竞慕二贤,守令作篇,人撰一卷,以为秘玩。”这些学生痴迷书法近于癫狂,以至于一位很“道学”的学者赵壹愤怒难忍,专门写了一篇《非草书》大加伐挞:读书人都痴迷草书不务正业,国将不国了!——书法就是这样以美丽的故事,登上了中国纯艺术的舞台。

继续阅读全文 →